“全省100多所高校,除河北医科大学和承德医学院外都设有英语专业,有必要吗?全省本科专业大文大理在校生26万人,占全省本科在校生的53%,这说明什么?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就不了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急需的人,这是为什么?”这是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日前在全省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省100多所高校校长提出的一连串问题。会议决定,全省本科院校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培养目标。
刘教民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精英教育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一些学校仍然在按精英教育的模式办学,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对此,河北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学科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评估认证结果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调整改造现有的传统专业,控制基础性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与本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
建立人才需求预警系统。加强国家和本省学科专业人才需求研究预测,指导各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定期开展专业分类检查评估工作,并向社会公布检查评估结果,引导优质生源流向优质的社会急需专业。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紧跟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精品课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编写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讲义。教学过程不再追求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备性,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核心内容、逻辑关系、最新进展及应用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组成的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