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给力”、“微博”、“高铁”、“低碳”等热词入选。
流行语是从包括本报在内的近40家媒体2010年1月1日至12月20日的全部语料中挑选出来的。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成为今年媒体上“出镜率”最高的词。
今年发布的流行语共分综合类、国内时政类、国际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文化类、娱乐类、体育类、社会生活等10类,此外还依据今年社会热点设置了“世博”、 “楼市”、“环保”、“灾害”、“社会问题”等年度专题。
随着物价上涨,不仅“加息”、“通货膨胀”入选经济类流行语,而且“物价上涨”也在社会生活类流行语中排名前列;入园难、高考加分作假,使“学前教育”、“高考加分”入选教育类流行语;撤并驻京办、中日撞船事件使“驻京办”、“钓鱼岛”等成为国内时政流行语;《阿凡达》的热映、IPAD的走红,使“3D”、“平板电脑”流行度大增;而地方卫视热播的“相亲节目”,麻烦不少的“郭德纲”、“周立波”进入娱乐类流行语。在新增的“社会问题专题”中,热点新闻事件催热了“富士康”、“王贝整容”、“学历门”、“智障工”等相关词语。
|